欢迎来到南安市昌财实验中学!

教学管理

校训:点亮可能

教学管理-音乐

学会歌唱

来自:昌财中学    发布时间:2024-02-22    阅读数:237

第一单元    学会歌唱

第一节课

 

教学内容:1、欣赏:《我爱你中国》、《我的未来不是梦》《回声》《把我的奶名叫》

          2、知识:歌唱与合唱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独唱《我爱你,中国》、《我的未来不是梦》,合唱曲《回声》、《把我的奶名儿叫》四首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作品,从感性和理性上提升高中学生对歌唱的情趣和认识,将使喜欢歌唱的你,升华为理智歌唱的你。

2、初步认知什么是歌唱、什么是合唱,并开展探究性的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握歌曲在风格、歌唱表演技巧上的特征,引导学生对不声乐表演艺术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

2 鼓励学生对熟悉的音乐作品进行表演和演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言:同学们,你们都喜欢歌唱吗?《尚书》中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你对歌唱了解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什么是歌唱。

、新课

我们所要学习的第一单元的标题是什么?学会歌唱。歌唱是什么?怎样才能学会歌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1、音乐知识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8页的音乐知识:歌唱与合唱。然后阅读课本中给出的这四首作品,结合讲解,请同学们将歌曲按独唱和合唱的类别来分组。

2、分组欣赏

同学们通过阅读把歌曲简单地按类别分为两组。一组是独唱,分别是《我爱你,中国》、《我的未来不是梦》;一组是《回声》、《把我的奶名儿叫》。接下来我们就按同学们的分组分别来欣赏这几部作品。

1)、独唱组

欣赏《我爱你,中国》

A、分析作品:这是电影《海外赤子》的插曲。歌曲以强烈的感情,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祖国的崇高之爱。音乐既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又有鲜明的创作个性,是一首雅俗共赏的独唱歌曲。

第一乐段是引子式的风格,由两个乐句组成,它既类似戏曲中的导板,又近乎民歌中的山歌,速度比较自由,音调高亢、明亮,旋律跌宕起伏。巧妙地刻画了意境,完整地呈示了主题,把人们引入百灵鸟俯瞰祖国大地引吭高歌的艺术境界。

中间乐段是歌曲的主体,开始部分,旋律线的起伏相对第一乐段来说较为平稳,表现出真切的深情,然后,有意识的加大旋律的起伏,抱起了感情的波澜,展现了情绪的激动,铺展出一幅祖国美好山河的宏伟画卷。

第三乐段是带有尾声的结尾段落,旋律富于动力感。经过两衬词的抒发,引向歌曲的高潮。最后在高音区上呼唤我的母亲,我的祖国倾泻出海外儿女一腔炽热的军方情感,从而完满地结束全曲。歌唱者的感情、声乐技巧,在这里也锋利了充分的展示与发挥。

B、老师范唱

C、引导学生针对这部作品的内容、形式、风格等角度切入来谈听觉的艺术感受,体会歌唱的艺术魅力。

欣赏《我的未来不是梦》

A、作品分析:这是一首男声演唱的比较典型的通俗歌曲。歌曲反映了当代青年对自己想要的生活整天忙着追求,并誓言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地过每一分钟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歌曲采用二段体结构写成。A段每句弱起及多次切分节奏为其特征,以构成通俗歌曲的风格,加上富于朗诵式的口语性的特点,使歌曲更具通俗歌曲的典型性。B段其音乐素材来源于A段,每句的起唱由弱起转为强起,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更突出了强调我的未来不是梦的主题

B、学生演唱

C、引导学生针对这部作品的内容、形式、风格等角度切入来谈听觉的艺术感受,体会歌唱的艺术魅力。

D、学生齐唱

2)合唱组

欣赏《回声》

A、分析作品

这是一首混声无伴奏合唱。创作于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乐曲为一段多句体。声部间纯净而丰满,旋律简洁而质朴。那奇妙、和谐、遥相呼应、动人的音响,往往使你有置身在群山幽谷之中的感觉,领受到与大自然对话的欢乐,内心无比宽广、舒畅。作曲家拉索是比利时人。这首作品是他流传最广的一首。

B、欣赏

C、引导学生针对这部作品的内容、形式、风格等角度切入来谈听觉的艺术感受,体会歌唱的艺术魅力。

欣赏《把我的奶名儿叫》

A、分析作品

这是一首混声四部合唱曲。歌曲反映了海外游子回来看望祖国母亲的拳拳之情。全曲的结构为:前奏――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尾声。乐曲的以女声哼鸣开始来表达思乡之情,再由男声来表现离别乡土后的经历,接着发出忘不掉故乡的感慨,而大山也似乎有着灵性,重复着、品味着思乡人的情。母亲啊母亲,天涯海角我听得见,你把我的奶名儿叫!

B、欣赏

C、引导学生针对这部作品的内容、形式、风格等角度切入来谈听觉的艺术感受,体会歌唱的艺术魅力。

、拓展与探究

1、课后第二题:填表题你听过哪些合唱曲?最喜欢的有几首?它们是什么风格的作品?

2、你能从歌唱中获得至高无上的快乐和满足吗?谈谈你的体会并进行小组交流研讨

(引导学生相互讨论,老师总结)

伏契克的那句话:没有歌唱就没有生命!。我们从歌唱中得到由衷的快乐与满足感。

、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了四首歌唱作品,针对这些作品在内容、形式、风格等角度切入来谈了听觉的艺术感受,体会了歌唱的艺术魅力。对歌唱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从今天开始,让我们放声歌唱,尽情歌唱,与歌唱相约,与歌唱相伴,去歌唱生活,歌唱一切美好!

 

 

 

第二单元  赞美祖国

第一课

 

教学内容:1、欣赏:《祖国颂》、《同一首歌》

          2、知识:合唱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1、通过感受和体验《祖国颂》、《同一首歌》等作品,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

          2聆听混声合唱《祖国颂》初步体验合唱艺术的魅力,学习合唱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增进其理论上的认识。

          3、聆听男声独唱《啊!中国的土地》以及自选推荐的独唱歌曲,初步学习并时间歌唱的气息与发声基本理论。

教学重点、难点:

1并指导学生运用歌唱的技巧进行声乐作品的再创造
          2
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握歌曲在风格、歌唱表演技巧上的

   特征。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教师播放混声合唱《歌唱祖国》

问: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师:介绍合唱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在我国各民族人民世世代代的劳动生产活动和民间日常生活中(如婚嫁、交际、节日、祭祀、民间歌舞等场合),普遍存在多声部合唱的民歌演唱。

二、 欣赏合唱《祖国颂》

教师介绍歌曲(创作年代、表现内容、歌曲结构)
混声合唱《祖国颂》原系作者1957年冬天为彩色宽银幕文献记录片《祖国颂》(初名为《1957年国庆节》)写的两首混声合唱曲之一(另一首为《今夜到处有歌声》)。影片在1958年元旦放映后,这首歌就随之广泛流传至今。

教师播放录音,深入分析、对比三个乐段,分段反复聆听,并提出问题与学生探究。 作品分成四段:A+B+C+A’由合唱、领唱、独唱组成的大型合唱作品。

三、欣赏《同一首歌》

简介歌曲:这是一首深情,真挚的歌曲。在世纪之交,中央电视台用这首歌的歌名为主题,举办了《同一首歌》联欢会,使这首歌曲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四、学唱《同一首歌》

五、介绍合唱的起源和发展

六、课后小结:今天,我们首先了解了合唱艺术的起源和发展,然后通过欣赏混声合唱《歌唱祖国》领略了合唱艺术特有的美,又通过《同一首歌》的合唱练习初步懂得了歌唱的基本要素,最后初步掌握了四拍子的指挥方法并加以运用。让我们一起放声歌唱《同一首歌》

 

 

 

 

 

 

 

 

 

 

 

 

 

 

 

 

 

第三单元  芳菲田野

第一课

 

教学内容:1、欣赏:《乌苏里船歌》、《春之声圆舞曲》、《踏雪寻梅》

          2、知识:合唱艺术的种类

教学目标:1、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空间,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春之声圆舞曲〉、〈乌苏里船歌〉、〈踏雪寻梅〉从不同地域、不同风格、不同视角描绘了大自然的一派大好风光。

2、欣赏领唱与合唱〈乌苏里船歌〉,感受赫哲族民歌的风格及渔民们在江上捕鱼丰收而归的情景。知道歌唱艺术的种类。

3、欣赏〈春之声圆舞曲〉,感受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聆听花腔女高音惟妙惟肖的音色所表现的春光明媚、百鸟争鸣的景色。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比三个作品各表现出不同的地域、风格
          2、
了解合唱的种类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混声合唱《乌苏里船歌》

问: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什么?(男高音领唱、混声合唱)

师:这是一首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的以东北赫哲族民歌为素材的歌曲,至今一直传唱不衰。原为男高音独唱曲,现由作曲家霍希贤改编为男高音领唱、混声合唱曲。三段歌词的主旋律,时而由男高音声部承担,时而由女低音声部、女高音声部接唱,并在调性与和声织体上作转换。
二、欣赏女声独唱《春之声圆舞曲》

教师介绍歌曲(创作年代、表现内容、歌曲结构)

《春之声圆舞曲》是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瀚·施特牢斯创作的几首声乐曲中较著名的一首,写于1873年,它原来是一首钢琴曲。全曲由引子和几个维也纳风格的圆舞曲组成,其结构图示是引子+A+B+A+C+D+E+F+A+尾奏,为回旋曲。

三、介绍合唱的种类

合唱艺术的种类:
依照人色横的分类,合唱的种类有:
童声合唱  由尚未变声的少年儿童组成的合唱。包括小学男女同学组成的合唱及初中低年级尚未变声或变声初期的男女同学组成的合唱。
女声合唱  由变声后的女同学组成的合唱。
男声合唱  由变声后的男同学组成的合唱。
混声合唱  由女声(或童声)与男声混合组成的合唱。
前三种合唱均为同类人声组成,故亦称为同声合唱。童声合唱都有高音和低音两个基本声部

三、欣赏《踏雪寻梅》

四、学唱《踏雪寻梅》并分析作品

五、歌唱的基本要素(二):共鸣与咬字、吐字
歌唱发声器官是由呼吸器官、喉头和声带、共鸣器官、咬字吐字器官、听觉感觉器官所组成。
(1) 呼吸器官  包括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以及胸腔、横隔膜等。
(2) 喉头和声带  喉头位于颈前中部,由软骨和肌肉等组成。声带位于喉头的中间,是两片对称而有弹性的韧带,两声带的中间叫声门。呼吸时,声门开启呈三角形空隙,发声时,两片声带互相靠拢。
(3)  共鸣器官  包括胸腔、咽腔、口腔、鼻腔和头上的“窦”等。
(4)  咬字吐字器官 包括唇、齿、舌、软颚和硬鹗等。
(5)  听觉感受器官  包括耳和耳内的听分析器官。
上述各器官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的歌唱发声整体。

六、拓展与探究:

1、对比《风之声圆舞曲》和乌苏里船歌

2、尝试组织几个人的合唱队

七、课后小结:

 

 

 

 

 

第六单元  感受经典

第一课

 

教学内容:1、欣赏清唱剧《弥赛亚》选曲《哈里路亚》合唱曲,

2、歌剧选曲《在幼发拉底河岸》合唱曲,

3、学习《让世界充满爱》,学习歌唱的艺术处理。

4、掌握指挥的各种图示    

教学目标:1、《哈利路亚》等三首合唱作品,均在外国合唱作品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让我们从感受经典作品中,提高我们的审美品味

2《哈里路亚》等六首歌曲,他们分别为古典时期、浪漫时期、现代歌曲及中国民歌。聆听、唱好这些歌曲,有利于体验不同时期的不同音乐风格,提高歌唱能力。

 3学习歌唱指挥的基本图式及歌唱的艺术处理基本要领,并在实践歌唱表演中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并掌握各种节拍的指挥图示
          2、
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处理和指挥的手势相结合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混声合唱《哈利路亚》

分析作品:

歌曲的音乐徇丽多彩、神采飞扬,它的实质已离开了歌词本身的宗教意义,而成为一首典雅、优美、供人们欣赏的艺术歌曲。明快而流畅的旋律,轻柔而连贯的拖腔,这抒情的各声给人以美的享受。

唱的起源:与戏剧表演和宗教活动有着密不可分

在合唱的发展过程中最早的合唱形式是男声合唱,所演唱的曲目大都和宗教有关,随着演唱和作曲水平的提高慢慢才有了男女声混声合唱。

二、欣赏不同演唱版本的《哈利路亚》

二、欣赏合唱《在幼发拉底河岸》

教师介绍歌曲(创作年代、表现内容、歌曲结构)

此曲选自歌剧〈纳布柯〉,单三部曲式,第一乐段齐唱,节奏坚强有力,表达他们要回到家乡的渴望,第二段为六部合唱,表达了奴隶们的反抗精神,第三段与第二段形成对比,表达出他们深沉、伤感的情绪

教师播放录音,深入分析、对比三个乐段,分段反复聆听,并提出问题与学生探究。

三、欣赏《让世界充满爱》

简介歌曲:这是一首深情,真挚的歌曲。,使这首歌曲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四、学唱《让世界充满爱》

五、歌曲的艺术处理

1、分析处理歌曲

2、确定分段演唱计划

3、处理好速度和力度

4、掌握好旋律线和换气

六、课后小结:

 

          

 

 

 

 

 

 

 

 

 

 

 

 

 

 

 

 

 

 

 

 

 

 

 

 第七单元  浓郁乡情

第一课

 

教学内容:1、欣赏合唱《八骏赞》等

2、认识歌唱的整体协同

3、学习无伴奏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简谱的视读

教学目标:1、通过对一组具有浓郁西部风情的民族音调歌曲的学习,以此感受民族的乡音乡情。

2、总结前面所学到的声乐理论知识,进一步懂得,歌唱不是某一器官的孤立的运动,而是整体协同运动的结果。

3、举办一场音乐会,展示本学期声乐学习的成果(包括指挥)。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处理好歌唱的整体协同运动

           2、如何加强混合复拍子的练习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混声合唱《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问: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混声合唱)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首混声合唱是根据撒尼(彝族的一个支系)民族民间艺人金国富的歌曲改编而成的。歌曲表现了云南彝族人民在丰收后的节日里,与远方客人共度佳节的欢乐心情,同时也表现了彝族人民热情好客的习俗与风尚。

再次欣赏混声合唱《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二、 欣赏合唱《八骏赞》

教师介绍歌曲(创作年代、表现内容、歌曲结构)

八骏赞》是一首具有浓郁内蒙古风格的歌曲。经改编为合唱曲后,音乐更为生动。描绘了蒙古黄嘌马“踏破山冈”、“威振世界”的高大、唯物形象。

教师播放录音,深入分析、歌曲借鉴了蒙古族传统的民歌演唱方式——赞歌,特点是在同一音高上运用赞颂的语言以及特殊的语感,具有鲜明的内蒙古多声部民族音乐特色

再次欣赏合唱《八骏赞》

三、欣赏《半个月亮爬上来》

简介歌曲:歌曲为混声四部无伴奏合唱,整部合唱丰满、宁静,充分战士了人声的和谐,是我国目前无伴奏合唱中的保留曲目之一。

四、学唱《半个月亮爬上来》,熟悉作品

五、学习六拍子、混合复拍子、(2+3或3+2)

六、对这几种拍子加强训练

六、课后小结:

 

             

 

 

             

 

             

 

 

 

 

 

 

 

 

 

 

 

 

第四单元  世界之光

第一课

 

教学内容:1、欣赏:《故乡的亲人》、《深深的海洋》

          2、知识:合唱的编制

教学目标:1、本单元涉及的有美国、苏联、南斯拉夫、印度尼西亚、爱尔兰、阿根廷、朝鲜等国家的声乐作品。通过欣赏、歌唱各国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文化背景的歌曲,享受音乐世界之光。

2感受混声合唱〈故乡的亲人〉及女声合唱〈你不要忘〉的不同合唱音响,了解合唱队的各种编制。

          3、聆听女声二重唱《深深的海洋》以及自选推荐的独唱歌曲,初步学习并时间歌唱的省去和音色的统一。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二声部作品
          2
了解歌唱的发声位置和音色的统一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教师播放混声合唱《星星索》

问: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什么?(独唱)

二、 欣赏混声合唱《故乡的亲人》

教师介绍歌曲(创作年代、表现内容、歌曲结构)

混声合唱《故乡的亲人》是一首由美国著名作曲家福斯特创作的歌曲,作于1851年。当时福斯特远离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到了辛辛那提州工作,感到远离亲人的孤独和惆怅,于是创作了这首歌曲,借以寄托思乡之情。

教师播放录音,深入分析、对比两个乐段,分段反复聆听,并提出问题与学生探究。 作品分成两段:每段六句,第一段由女高音担任主旋律、其他声部伴唱、直接表现整个主题。第二段由男高音领唱与男生伴唱开始,接着由男低音唱出主题,女高音据而附和。

三、介绍合唱的编制:

第一女高音声部:明朗、轻盈而柔和

第二女高音声部:宽广而圆润

第一女低音声部:坚实而圆润

第二女低音声部:浓厚而温和

第一男高音声部:明朗而清晰

第二男高音声部:充沛而坚实

第一男低音声部:刚健而饱满

第二男低音声部:有力而宽厚

欣赏《深深的海洋》

简介歌曲:这是一首抒情而优美的女声二重唱歌唱。歌曲抒发了对友人、爱人之情。

五、学习二声部作品《深深的海洋》

六、介绍歌唱的声区和音色的统一

七、拓展与探究:

(1)、从《故乡的亲人》中感受美国黑人的心声

(2)、重唱与合唱的区别

、课后小结:今天,我们首先了解了合唱艺术的编制,然后通过欣赏混声合唱《深深的海洋》领略了合唱艺术特有的美,又通过《深深的海洋》的合唱练习初步懂得了歌唱的声区和音色的统一,让我们一起放声歌唱《深深的海洋》

 

             

 

 

 

 

 

 

 

 

 

 

第五单元  天长地久

第一课

 

教学内容:1、欣赏:《友谊天长地久》、《回忆》

          2、知识:交响合唱

教学目标:1、通过感受和体验《友谊天长地久》、《回忆》等作品,感悟友谊、团结的人文精神,并了解相关的交响合唱的知识。

2了解相关的交响合唱的知识

3、聆听混声合唱《友谊天长地久》以及自选推荐的独唱歌曲,感受和体验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保护嗓子和嗓子的健康与卫生
          2、
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握歌曲《回忆》在风格、歌唱表演

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教师播放混声合唱《怀念战友》

问: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二、1、认真聆听《友谊地久天长》,进一步从听觉上感受电影主题曲中的

声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说出作品的名称

教师播放录音,聆听不同版本的《友谊地久天长》,畅谈各自不同的审美感受和体验。自主探究用不同版本的《友谊地久天长》的影像资料,来激发学生不同的审美感受

3这首歌原是一首苏格兰民歌,词作者罗伯特·彭斯(1759-1796)是18世纪苏格兰最伟大的农民诗人。这首歌的译名很多,根据原题译为〈忆往日〉、〈过去的好时光〉,有的根据词意取名为《友谊之歌》或《友谊地久天长》,也有根据《魂断蓝桥》中乐队领班说的“一路平安”这句话,和玛拉送别劳宁时说的“一路平安”而取为《一路平安》

三、欣赏《回忆》。 《回忆》是该剧中最动听的一首歌曲。该曲调在整部剧中一共出现两次,现在给大家欣赏的是格里泽贝拉第一次出现的唱段。听完之后告诉我带给你们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在歌声中,格里泽贝拉回忆它离群后的一段时光,那时候的它,年轻、优美、幸福、富于幻想,但是现在它变得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满身淤泥。它渴望长辈、兄弟姐妹伸出热情的手来抚摩它,给它暖和。但是没有一只猫对它伸出援手,最后它只好黯然离开。)

3.再次欣赏《回忆》。 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格里泽贝拉的第二次出场。同一曲调不同场合出现,带给你的感觉有没有什么不同?(当格里泽贝拉再次唱起这首《回忆》时,歌声感动了猫族中威望最高的老杜特罗米和众猫,老杜特罗米决定宽恕她,并在征得大家同意后,把格里泽贝拉选为去天国的代表。)

四、学唱《回忆》

五、介绍如何保护嗓子和维护嗓子的健康与卫生,了解如何保护嗓子。知道声乐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用嗓习惯,知道歌唱是以自己身体的有关器官作为“乐器”来进行“演奏”。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演唱。

六、课后小结:

 

             

 

 

 

 

 

 

 

 

 

 

 

 

第六单元  感受经典

第二节

 

教学内容:排练《让世界充满和平》《让世界充满爱》

教学目标:1、欣赏独唱、合唱、

2、学习合唱的简单理论知识并加强歌唱的气息与发声,

3、二声部合唱《让世界充满和平》线谱的视读。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尝试二声部合唱,

2、体验声音的和谐与统一。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学习歌曲一声部。

1.在画面中初步感知歌曲旋律,感受和体验作品的风格。

2.再次感知歌曲,复习弱起小节。

3.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熟悉作品的旋律,

 4.跟琴学习歌曲并用“U”来哼唱。

5.完整演唱歌曲的一声部旋律,处理歌曲重点。

三、学习歌曲前半部分二声部旋律,解决难点。

1.再次完整聆听歌曲,感受合唱的效果。

2.让学生体验二声部旋律的特点,学习前半部分二声部旋律。

3.学生尝试用声音感受二声部合唱,初步感知合唱的效果。

4.进行歌曲的二声部合唱练习。

四、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处理歌曲。。

五、学习歌唱的基本要素:歌唱的艺术处理。并对作品《让世界充满和平》《致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手挽手》等进行艺术处理

六、加强气息训练,用“U”和“O”进行训练

七、学习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二)

八、课后总结

 

 

 

第五单元  天长地久

第二课

 

教学内容:1、欣赏:《欢乐颂》、《回忆》、《伦敦德里小调》

          2、知识:交响合唱

教学目标:1、通过感受和体验《欢乐颂》、《回忆》、《伦敦德里小调》等作品,感悟友谊、团结的人文精神,并了解相关的交响合唱的知识。

2了解相关的交响合唱的知识

3、聆听合唱《欢乐颂》以及自选推荐的独唱歌曲,感受和体验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贝多芬的音乐风格
          2、
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握歌曲《回忆》在风格、歌唱表演

的情绪和意境,加强演唱方法的训练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教师播放混声合唱《伦敦德里小调》

二、1、认真聆听《欢乐颂》,进一步从听觉上感受贝多芬的合唱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了解古典主义乐派的音乐风格

3此曲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急板,是变奏与回旋的混合自由式曲体,混声领唱小组与混声四声部合唱。

三、介绍交响合唱的特点——在交响曲中加入合唱叫做交响合唱

四、熟悉《回忆》的简谱

五、加强歌唱方法的练习

(1)从g1开始练习(然后半音上、下行练习);

(2)注意发声器官的运动状态,感受共鸣的位置(眉、额以上部位的共鸣集中点);

(3)可把这两个练习连接起来连续练习。

六、加强气息的练习用“U”进行训练

如:1 3 5 3 1等

五、唱熟《回忆》

《回忆》是音乐剧〈猫〉中最动听的一首歌曲。改编成合唱后,和声的烘托,声部的呼应,使歌曲更加丰富多彩

六、介绍如何保护嗓子和维护嗓子的健康与卫生,如何避免在生活中损害嗓子

七、课后小结:

 

             

 

 

 

 

 

 

 

 

 

 

 

 

 

 

 

 

 

 

 

第三单元  芳菲田野

第二节

 

教学内容: 1、排练合唱《踏雪寻梅》

            2、掌握歌唱的位置和共鸣

教学目标: 1排练合唱《踏雪寻梅》,体验合唱艺术的魅力

            2、掌握合唱指挥的基本图示及对歌唱进行艺术处理的基本要领

            3学习并实践歌唱的发声与共鸣等基本理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排练合唱《踏雪寻梅》并掌握歌唱的气息和发声、共鸣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欣赏合唱《踏雪寻梅》

2、复习歌唱时的气息与发声。 练习:1  3 5  3 1——‖用“I”来练习

用“I”练习首先要打开口腔、牙关、后咽腔、以及头腔,让学生用一种惊讶的状态进行打开,声音树立起来,用高位置进行演唱

3三拍子:5 3 15 3 1︱1——

4教师弹奏第一声部旋律,学生视唱;分声部练习演唱:注意姿势、气息、呼吸现在统一声部演唱全曲,在最后一句分声部。

   这里学习的是音程的演唱。可以做以下几种音程练习。

     5———︱5———︱3———︱

     1———︱2———︱1———︱

5、教师弹奏第二声部旋律,学生视唱;

最后一小节有半音的练习  1———︱1———︱1———

                           6———︱#5—— ︱5———  

6、学生演唱《放马山歌》

7、 两声部合成、精排,唱出歌曲优美深情的情绪;

8、全体学生完整演唱

9、学习合唱指挥四拍的基本图示。

10、拓展与探究

(3)、对演唱共鸣的感受和体验进行交流

(4)、咬字在歌曲中的作用和价值

(5)、演唱其他歌曲

(5)、进行才能表演

11、课后总结

 

 

 

 

 

 

 

 

 

 

 

 

 

 

 

 

 

 

 

 

 

 

 

 

 

 

 

 

 

 

第七单元  浓郁乡情

第二课

 

教学目标:1、 排练《半个月亮爬上来》

          2、学习歌唱的基本要素——气息和声音走向

          3、用歌唱的方法来演唱《半个月亮爬上来》

教学目标:1、总结前面所学到的声乐理论知识,要进一步懂得,歌唱不是某一器官的孤立的运动,而是整体协同运动的结果。         

2、通过发声练习、歌曲演唱,体会歌唱呼吸的作用,能够运用气息有表情的自由歌唱。

3、 举办一唱音乐会,展示本学习声乐学习的成果(包括指挥)

教学重点和难点: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来演唱歌曲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一、导入

      学生活动:学生推举的合唱队指挥与老师共同组织学生对意大利船哥的艺术性展开讨论。

教师活动:参与交流。

二、学生活动

1.学生指挥者介绍《半个月亮爬上来》的背景,并范唱。

2.听赏混声四部合唱。

3.分组进行比较性讨论,全班交流。

三、教师活动:1.钢琴伴奏。

1播放《半个月亮爬上来》。

2气息练习与发声练习

3参与讨论、解答疑惑。

四、学生活动:

1.指挥组织同学:

2.缓呼缓吸练习:

3.头声位置练习:

4循环呼吸,渐长渐弱练习。(曲谱略)

五、教师活动:

1、以场外指导或普通合唱队员的身份发表自己的建议性意见。

2.指挥对练习提出意见和要求。

六、.歌曲学习(曲谱)

七、学生活动:声部长带领本声部学生识谱试唱,并对歌曲演唱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如:1.音色的统一;2音高的准确;3歌唱状态与声音位置;4换气;5咬字的正确;6情感的把握等。)

八、教师活动:到各声部巡回指导。

九、.曲谱演唱与评价:

学生活动:1.各声部独立演唱,其他声部的同学进行评价。2.进行四声曲谱各唱练习。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指挥评价。

教师活动:1.启发引导评价方向,参与评价,对评价情况记录。2.引导学生从音准和音量的均衡、音色的统一、声部的和谐等方面进行评价。

十、词、曲合练:

学生活动:1由个别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诵歌词。2.四声部合唱复习巩固。(歌唱前指挥者提出有关要求,如:1.口型。2.句头喷口要柔和一些。3强调上节课同学提出来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改进意见,避免重新出现。)

教师活动:聆听赞许,发表提示性或建设性意见。

十二、总结

 

 

 

 

 

 

 

 

 

 

 

 

 

第四单元  世界之光

第二课

教学目标:1、欣赏:《你不要忘》

          2、学习歌唱的基本要素——声区和音色的统一

          3、用歌唱的方法来演唱《深深的海洋》

教学目标:1、用美的语言、美的歌声、美的音响营造美的学习环境,熏陶美的情怀。

       2实践《深深的海洋》,继续学习歌唱的基本要素----歌唱的声区和音色的统一,并进一步扩大自己的自选歌唱曲目,唱好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

       3、感受作品《你不要忘》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歌唱的声音位置

                2、排练《深深的海洋》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一、学习歌唱的基本要素——气息和发声位置

二、正确的歌唱姿势应该是:
(1) 唱歌时要感情充沛,精神饱满,全身进入歌唱状态。

(2) 身体要保持自然的端正,不要前倾后仰、左右摇晃,胸部要略为挺起,双肩微微向后,松弛、自然;站立唱时,双脚稍分开,亦可略向前后分开,重心要稳;坐着唱时,背不要仰靠在椅子上,腰杆要挺直,双脚平放,两腿不要交叉迭起。
    (3)眼要平视,脸部、颈部肌肉放松,下巴自然放下,不要向前突出,面部要根据歌曲内容而富有表情。、

三、用“I”来练习1、2、3、4、5、4、3、2、1和5、4、3、2、1

发生练习,要求声音连贯、流畅、圆润;

a、 复习歌唱时的气息与发声。 练习:1  3  5  1  5  3  1——

b 、复习歌唱时的气息与发声。 练习:1 3  5  6  5  3  1——

四、用“I”来哼唱《深深的海洋》

五、介绍作品你不要忘
这是苏联影片《忠诚的考验》里的一首插曲,创作于1954年。作曲家杜纳耶夫斯基(1900-1955)为很多电影配乐,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为电影配乐,他是最受群众欢迎的苏联作曲家之一。作品《祖国进行曲》、《红莓花儿开》等广为流传。
六、欣赏作品《
你不要忘

七、分析作品:男中音演唱,3/4拍,全曲为混声合唱、圆舞曲风格。旋律作级进与平行的进行,平稳中饱含激情。全曲流畅轻盈,感情内在,情趣高雅,声音秀美,气息连贯

八、用“I”来哼唱歌曲《夏天最后一朵玫瑰花》

九、课后总结。

 

 

 

 

 

 

 

 

 

 

 

 

 

 

 

 

 

 

第二单元  赞美祖国

第二课

教学目标:1、欣赏:《啊,中国的土地》

          2、学习歌唱的基本要素——气息和发声

          3、用歌唱的方法来演唱《同一首歌》

教学目标:1、用美的语言、美的歌声、美的音响营造美的学习环境,熏陶美的情怀。

          2、通过发声练习、歌曲演唱,体会歌唱呼吸的作用,能够运用气息有表情的自由歌唱。

教学重点和难点: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来演唱歌曲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一、学习歌唱的基本要素——气息和发声

二、正确的歌唱姿势应该是:
(1) 唱歌时要感情充沛,精神饱满,全身进入歌唱状态。

(2) 身体要保持自然的端正,不要前倾后仰、左右摇晃,胸部要略为挺起,双肩微微向后,松弛、自然;站立唱时,双脚稍分开,亦可略向前后分开,重心要稳;坐着唱时,背不要仰靠在椅子上,腰杆要挺直,双脚平放,两腿不要交叉迭起。
    (3)眼要平视,脸部、颈部肌肉放松,下巴自然放下,不要向前突出,面部要根据歌曲内容而富有表情。、

三、用“U”来练习1、2、3、4、5、4、3、2、1和5、4、3、2、1

发生练习,要求声音连贯、流畅、圆润;

a、 复习歌唱时的气息与发声。 练习:1  3 5  3 1——

b 、复习歌唱时的气息与发声。 练习:1  3 5  3 1——

四、用“U”来哼唱《同一首歌》

五、介绍《啊,中国的土地》

这是一首抒情男高音独唱歌曲,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歌曲以第一人称“我”展开,以叙事性的风格,书法了对祖国母亲的爱恋之情。
六、欣赏作品《啊,中国的土地》

七、分析作品:男中音演唱,2/4、4/4拍,全曲为带扩充性的单乐段体,由弱拍进入、长短节奏结合的音乐主题,具有深沉委婉的性格。

八、用“U”来哼唱歌曲《红旗飘飘》

九、课后总结。

 

 

 

 

 

 

 

 

 

 

 

 

 

 

 

 

 

 

 

 

 

 

 

 

 

 

 

 

 

 

第五单元  天长地久

 

第三节

 

教学内容:训练《回忆》

教学目标:

. 排练《回忆》及自选歌曲,实践歌唱技能,懂得歌唱不仅要掌握技能技巧,还要知道歌唱发声器官的健康和卫生常识。

3. 归纳前几章学到的歌唱知识(包括名人名言),进行歌唱表演的交流与研究,进一步提高演唱水平。

教学重难点

1, 设计好《回忆》的合唱教学过程,歌曲的情绪,歌曲的风格及其演唱的形式等。

2, 引导学生正准确的发声方法并深情地合唱《回忆》以及其他自选歌曲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

一、发声器官的健康与卫生

声乐,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歌唱者是以自己身体的有关器官作为“乐器”来进行“演奏”的艺术家。声带、咽喉是非常娇嫩的器官,所以大家要保护好自己的嗓音。有的同学肯定会认为,保护好嗓音只是歌唱家、表演艺术家的事。是的,他们确实有保护嗓音的必要,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每个正常的人都有保护嗓音的必要。这是因为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缺少唱歌这项生活内容。很多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嗓音条件,比如教师、播音员、演员等等。说不定你们以后就是其中的一员。

要怎么保护好嗓音呢?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可以增强他们的抵挡力;饮食方面要注重避免过多的冷饮以及过多的辛辣食物,烟、酒也是嗓音的大忌;避免过度用嗓;讲话时,音量适中,避免大喊大叫等等。

二、音乐剧《猫》简介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合唱的经典曲目,和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要来介绍一个特别的音乐形式——音乐剧。我想先问一下大家,大家说说知道的,或者是了解的音乐剧有哪些?(《歌剧魅影》、《音乐之声》、《猫》等)。好,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音乐剧《猫》,一起走进“杰里科猫”的音乐世界。

同学们都看过音乐剧《猫》,有没有哪位同学能简要说一下剧情?这部音乐剧主要是讲述一个叫杰里科的猫族王国里,有各式各样的猫,它们中的领袖叫杜特罗米内。它们每年聚一次。今年的聚会还有一个特别的使命:挑选一只猫派往天国,使其获得新的生命。于是,众猫都用歌声和舞蹈展现自己。其中有一只猫叫做格里泽贝拉,她是猫歌剧中最经典的角色,被称为“魅力猫”。她年轻时是猫族中最优美的一个,厌倦了猫族的生活到外面闯荡,但尝尽了世态炎凉,再回到猫族时已丑陋无比,它哀求猫族的原谅,并希望它们接受它,但是大家对他的态度却十分冷淡,甚至蔑视它。当它再次出现唱起了《回忆》这首歌时,歌声感动了领杜特罗米内,最后得到大家的宽恕,还被选为派去天国的代表。

《猫》《歌剧魅影》《悲惨世界》和《西贡小姐》被认为是欧洲音乐剧的四大剧目,其中《猫》居首位。《猫》从构思、改编、排练到首演,经历的十年的时间。《猫》从首演开始就场场爆满,在莫斯科首演时,观众起立欢呼鼓掌长达20分钟!目前,该剧已在13个国家用10种语言演出过。

三、欣赏音乐剧片段

1.欣赏音乐剧的开头段

2.欣赏《回忆》。 《回忆》是该剧中最动听的一首歌曲。该曲调在整部剧中一共出现两次,现在给大家欣赏的是格里泽贝拉第一次出现的唱段。听完之后告诉我带给你们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在歌声中,格里泽贝拉回忆它离群后的一段时光,那时候的它,年轻、优美、幸福、富于幻想,但是现在它变得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满身淤泥。它渴望长辈、兄弟姐妹伸出热情的手来抚摩它,给它暖和。但是没有一只猫对它伸出援手,最后它只好黯然离开。)

3.再次欣赏《回忆》。 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格里泽贝拉的第二次出场。同一曲调不同场合出现,带给你的感觉有没有什么不同?(当格里泽贝拉再次唱起这首《回忆》时,歌声感动了猫族中威望最高的老杜特罗米和众猫,老杜特罗米决定宽恕她,并在征得大家同意后,把格里泽贝拉选为去天国的代表。)

四、排练《回忆》

1.节奏分析。打开课本第55页,我们看一下谱。该曲采用的是不常用的12/8拍,就是8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12拍,其实就是4个三拍组成的。有两种划拍子的方法。一种是打三拍子,一小节打四次三拍子;另一种打四拍子的图示,也就是打一下包括了三个八分音符。

2.难点分析。二连音。第五小节中,两拍唱成三拍,也就是三拍平均分成两排来唱。

3.放音乐,跟唱。下面我们一起跟这原声带,小声哼唱歌曲,注重在唱的时候要掌握好三拍子歌唱性的感觉。

五、用“U”进行哼唱歌曲《回忆》,要求学生清唱,并感受歌曲的意境

六、用“U”演唱其他作品,如《难忘今宵》《怀念战友》

七、拓展与探究

(3)、对作品《回忆》演唱后的联想与想像,了解音乐剧的特点

(4)、自选歌曲进行演唱

(5)、总结歌唱发生的基本理论

 

 

 

 

 

 

 

 

 

 

 

 

 

 

 

 

 

第六单元  感受经典

第三节

 

教学内容:  1、排练合唱《让世界充满和平》

            2、指挥的基本图示和指挥手法

教学目标:  1排练合唱《让世界充满和平》,体验合唱艺术的魅力

            2、掌握合唱指挥的基本图示及对歌唱进行艺术处理的基本要领

            3学习并实践歌唱的气息与发声基本理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排练合唱《让世界充满和平》并掌握歌唱的气息和发声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欣赏合唱《让世界充满和平》

2、复习歌唱时的气息与发声。 练习:1  3 5  3 1——‖用“U”来练习

用“U”练习首先要打开口腔、牙关、后咽腔、以及头腔,让学生用一种惊讶的状态进行打开

3用“I”进行练声,让学生掌握发声的位置

4教师弹奏第一声部旋律,学生视唱;

 分声部练习演唱:注意姿势、气息、呼吸现在统一声部演唱全曲,在最后一句分声部。

   这里学习的是音程的演唱。可以做以下几种音程练习。

     5———︱5———︱3———︱6———|1———|3———|

     1———︱2———︱1———︱1———|3———|5———|

5、教师弹奏第二声部旋律,学生视唱;

最后一小节有半音的练习  1———︱1———︱1———

                           6———︱#5—— ︱5———  

6、学生配唱歌词,掌握咬字的特点

7、 两声部合成、精排,唱出歌曲优美深情的情绪;

8、全体学生完整演唱

9、选唱其他音乐作品《致音乐》、《让世界充满爱》(一)(二)(三)

10、复习合唱指挥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基本图示。掌握指挥的呼吸、强弱等歌曲的处理

11、拓展与探究

(4)、谈谈演唱外国作品的体会和感受

(5)、对《哈利路亚》《让世界充满和平》《在幼发拉底河》进行指挥。

(6)、个人能力表演

12、总结

 

 

 

 

 

 

 

 

 

 

 

 

 

 

 

 

 

 

第四单元  世界之光

第三课

教学目标:1、排练《深深的海洋》

          2、加强歌唱声区和音色的统一

教学目标:1、用美的语言、美的歌声、美的音响营造美的学习环境,熏陶美的情怀。

          2 实践《深深的海洋》,继续学习歌唱的基本要素----歌唱的声区和音色的统一,并进一步扩大自己的自选歌唱曲目,唱好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1、训练歌唱的声音位置

                2、排练《深深的海洋》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一、加强训练歌唱的基本要素——气息和发声位置

二、气息和发声训练应注意几点:保持声音位置的稳定、真假声结合

三、用“I”来练习1、2、3、4、5、4、3、2、1和5、4、3、2、1

发生练习,要求声音连贯、流畅、圆润;

(1)从g1开始练习(然后半音上、下行练习);

(2)注意发声器官的运动状态,感受共鸣的位置(眉、额以上部位的共鸣集中点);

(3)可把这两个练习连接起来连续练习。

四、用“I”来哼唱《深深的海洋》

五、加强歌唱声区和音色的统一的训练
六、演唱歌曲《深深的海洋》,并进行艺术处理

七、用“I”来哼唱歌曲《村庄,我的村庄》和《春之歌》

八、拓展与探究:

(4)、说说歌唱音区与音色的统一,对歌唱表演的作用与影响

(5)、自主进行合唱活动

(6)、演唱几首歌曲,体验作品的风格

九、课后总结。

 

 

第二单元  赞美祖国

第三节

 

教学内容: 1、排练合唱《同一首歌》

            2、指挥的基本图示和指挥手法

教学目标: 1排练合唱《同一首歌》,初步体验合唱艺术的魅力

            2、掌握合唱指挥的基本图示及对歌唱进行艺术处理的基本要领

            3学习并实践歌唱的气息与发声基本理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排练合唱《同一首歌》并掌握歌唱的气息和发声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欣赏合唱《同一首歌》

2、复习歌唱时的气息与发声。 练习:1  3 5  3 1——‖用“U”来练习

用“U”练习首先要打开口腔、牙关、后咽腔、以及头腔,让学生用一种惊讶的状态进行打开

3八六拍:5 3 15 3 1︱1——

4教师弹奏第一声部旋律,学生视唱;

 分声部练习演唱:注意姿势、气息、呼吸现在统一声部演唱全曲,在最后一句分声部。

   这里学习的是音程的演唱。可以做以下几种音程练习。

     5———︱5———︱3———︱

     1———︱2———︱1———︱

5、教师弹奏第二声部旋律,学生视唱;

最后一小节有半音的练习  1———︱1———︱1———

                           6———︱#5—— ︱5———  

6、学生配唱歌词

7、 两声部合成、精排,唱出歌曲优美深情的情绪;

8、全体学生完整演唱

9、学习合唱指挥四拍的基本图示。

10、拓展与探究

(2)、对《我的祖国》的感受和体验进行交流

(3)、演唱《我和我的祖国》《沁园春,雪》

(4)、撰写小论文

(5)、进行才能表演

11、总结

 

 

 

 

 

 

 

 

 

 

 

 

 

 

 

 

 

 

 

 

 

第七单元  浓郁乡情

第三课

 

教学内容:1、排练《半个月亮爬上来》

          2、学习歌唱的基本要素——歌唱的整体协调运动

          3、用歌唱的方法来演唱《半个月亮爬上来》

教学目标:1、掌握《半个月亮爬上来》这首歌曲旋律

2、掌握这首歌曲节奏

3、熟悉一般新疆歌曲的节奏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来演唱歌曲,掌握歌唱的整体协调运动

          2、掌握新疆音乐的节奏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介绍新疆歌曲节奏,旋律特点要求学生熟悉。

三、教师播放课前准备好的音乐让学生听,形成初步的印象。

四、视唱歌曲

1)板书歌曲中难点节奏,教师与学生同打。

2)打开书,试打全曲节奏,采用分组轮打、接龙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

3)视唱歌曲旋律,采用小组接龙方式使学生熟悉歌曲旋律。

4)如有时间,把歌曲带入其中。

五、加入歌词进行演唱

六、介绍歌唱的基本要素,歌唱的整体协同运动的动作:歌唱,总的来说是呼吸、共鸣、发声、吐字等协同运动的动作。

七、检查练习效果,查缺补漏,对学生难掌握的做重点教唱。

八、加强声乐练声练习,全班起声演唱《半个月亮爬上来》

九、拓展与探究:

4)学唱《半个月亮爬上来》,表现音乐的感情和风格

5)演唱其他歌曲,讨论歌曲的不同风格

6)策划一场综合声乐音乐会

十、课后总结。

 

 

 

 

 

 

 

 

 

 

 

 

 

 

 

 

 

 

 

 

第四单元  世界之光

第二课

教学目标:1、欣赏:《你不要忘》

          2、学习歌唱的基本要素——声区和音色的统一

          3、用歌唱的方法来演唱《深深的海洋》

教学目标:1、用美的语言、美的歌声、美的音响营造美的学习环境,熏陶美的情怀。

          2、实践《深深的海洋》,继续学习歌唱的基本要素----歌唱的声区和音色的统一,并进一步扩大自己的自选歌唱曲目,唱好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

          3、感受作品《你不要忘》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歌唱的声音位置

                2、排练《深深的海洋》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一、学习歌唱的基本要素——气息和发声位置

二、正确的歌唱姿势应该是:
(1) 唱歌时要感情充沛,精神饱满,全身进入歌唱状态。

(2) 身体要保持自然的端正,不要前倾后仰、左右摇晃,胸部要略为挺起,双肩微微向后,松弛、自然;站立唱时,双脚稍分开,亦可略向前后分开,重心要稳;坐着唱时,背不要仰靠在椅子上,腰杆要挺直,双脚平放,两腿不要交叉迭起。
    (3)眼要平视,脸部、颈部肌肉放松,下巴自然放下,不要向前突出,面部要根据歌曲内容而富有表情。、

三、用“I”来练习1、2、3、4、5、4、3、2、1和5、4、3、2、1

发生练习,要求声音连贯、流畅、圆润;

a、 复习歌唱时的气息与发声。 练习:1  3  5  1  5  3  1——

b 、复习歌唱时的气息与发声。 练习:1 3  5  6  5  3  1——

四、用“I”来哼唱《深深的海洋》

五、介绍作品你不要忘
这是苏联影片《忠诚的考验》里的一首插曲,创作于1954年。作曲家杜纳耶夫斯基(1900-1955)为很多电影配乐,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为电影配乐,他是最受群众欢迎的苏联作曲家之一。作品《祖国进行曲》、《红莓花儿开》等广为流传。
六、欣赏作品《
你不要忘

七、分析作品:男中音演唱,3/4拍,全曲为混声合唱、圆舞曲风格。旋律作级进与平行的进行,平稳中饱含激情。全曲流畅轻盈,感情内在,情趣高雅,声音秀美,气息连贯

八、用“I”来哼唱歌曲《夏天最后一朵玫瑰花》

九、课后总结。

(1)  学会歌唱.doc


咨询热线

0595-86568330
7*24小时服务热线

关注微信

二维码扫一扫添加微信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3 南安市昌财实验中学